无线充电装置3.0
无线充电


基于物理原理特性,WirelessCharger 3.0(无线充电装置3.0)与充电触点等传统方案存在本质差异——电力传输过程完全无机械磨损。因此该系统无需维护。
鉴于工业环境及各类应用场景普遍存在的粉尘杂质,我们通过三重设计实现抗污防损:①取消强制风冷系统,采用被动对流冷却方案,规避滤网清洁维护需求;②无寿命受限的风扇组件,既消除维护项又避免设备宕机风险;③电源模块内置永久状态监控系统,不仅能实时侦测故障和保护模式,更可在宕机造成经济损失前触发预警并启动应对机制。IPS(感应供电单元)与充电板均采用高IP防护等级设计(必要时可便捷清洗)。
WirelessCharger 3.0通过架构设计实现:操作简便、坚固耐用、环境适应性强、零机械磨损特性。设备调试后仅需最低限度关注(自主异常告警机制),这种低维护需求、无磨损特性及便捷处理流程,使其成为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的免维护解决方案,投资回报随时间持续显现。
WirelessCharger 3.0的优点和特点:
进程中充电/机会充电:
零产线停滞时间 | 无需冗余车辆 | 小型化电池配置
无干预充电:
充电过程可以完全自动化,无需人工干预。
环境影响和安全性:
无裸露接触面设计抵御环境侵蚀,防触碰构造达成高级别安全标准,暴露部件均达到IP54及以上防护等级。
清晰易懂的显示和界面:
操作人员可以通过LED或彩色显示屏轻松显示,清楚地指示状态,显示在固定的感应电源名称状态上。CAN open/CAN 2.0B 通信和以太网接口允许对运行数据进行寿命监控、访问记录的数据以及 WirelessCharger 与车辆侧控制器和/或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轻松交互。
位置容差大:
WirelessCharger 对焊盘的覆盖范围具有很强的位置容忍度。
- 规范
- 下载
- 常见问题
规范
WirelessCharger 3.0 核心特性概要
功率参数
输出功率:3千瓦(峰值)/60安(峰值)/59伏(峰值)
能效转换率:相对电网输入功率最高达93%
定位公差与气隙参数
气隙公差:10 至 40 mm,实现最高效率
标准定位公差:+/- 25 mm,实现最高效率
扩展定位公差:+/- 40 mm,气隙动态补偿
角度容差:最大 40°,间距 40 mm
移动-静态端交互
内部通信:感应式通信(抗射频干扰设计)
接口配置
外部通信:以太网/CAN 2.0B/CANopen(支持多协议矩阵)
编程控制
网页化人机界面:集成四大运行模式
热管理机制
散热方案:100%无源散热(全电子元件无风扇设计,寿命提升300%)
温控策略:充电板&电池温度二级管理(预警→故障)
感应电源装置
防护等级:IP54(壁挂式直装,无需额外机柜)
物理接口(IPS)
充电站配置:集成显示屏+墙面状态背光系统
物理接口(MPU)
移动电子单元:配备三色LED诊断指示系统
线缆定制
充电板线缆:支持现场裁剪至定制长度
MPU尺寸优化方案
紧凑化设计:移除散热片需配合替代冷却方案(建议采用机架散热架构),可提供定制版本